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烟台黄渤海新区出产首批“人造腐殖质”

 

目前,人造腐殖质产品已应用于白城盐碱地改良实验、四平大田测试,均取得良好效果。正在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投入吉林、黑龙江的黑土地保护测试,引起相关部门及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

以工促农、以工兴农,是烟台黄渤海新区开展精准招引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条特色路。去年,该区招商部门结合区域农业产业资源优势,邀请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贤德前往考察,凭借一流营商环境和热情服务,赢得考察团青睐。考察团决定由研发团队投资设立公司,从事生物基材料聚合、生物化工、新材料等技术研发与产品销售。

“经过检测,产品的含碳量46%,腐殖酸含量7.8%,有机质含量达70%以上,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酸碱度等功能。”公司负责人蔡镇表示,产品既可以用来改良盐碱地土质,还能够解决以往秸秆焚烧、还田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该团队成员由日本北海道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组成,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可将玉米秸秆、棉花秸秆、锯末等生物质材料加工升级转化为人造腐殖质、高级饲料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仅用短短一个月时间,烟台黄渤海新区协助投资方完成公司注册、厂房租赁等前期筹备工作。今年5月,又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及产品推广试验问题,最终成功产出首批人造腐殖质试验品。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长春理工大学的其他学院和研发中心与该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力争形成项目研发—产品生产—孵化推广—产品回购的经营模式,在全区打造研发、销售总部。”烟台黄渤海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首批人造腐殖质试验产品在烟台欣瑞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下线。经中国科学院的权威机构检测,产品技术水平全球领先,未来实现批量生产后,可填补国内绿色有机肥市场空白。

“我们将融合烟台农业特色,对各种果树枝、作物秸秆进行系统性开发利用,发展成为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示范企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蔡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