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山里娃欢度新年
在张家界桑植县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只有一间教室的小学——姚峰界小学,1位老师教着13名留守儿童。2013年年末,湖南教育新闻网发起“陪山村孩子过年”公益行动,记者与长沙理工大学的13位大学生一同来到这里陪山村孩子欢度新年。
父子接力,坚守山村57年
2013年12月26日上午9点,记者一行4人从长沙出发,来到姚峰界小学。
学校成立于1956年,现任教师王化安的父亲王元举是学校的“元老”。学校最初借用民房办学,1972年,当地政府投入950元,王元举和村民们伐木制瓦,在半山腰搭建了一座木屋。1982年,王元举病退。因为没有老师愿意来,王化安便从父亲手中接过教鞭。他将学校前坪悬崖上的一棵树剪去树枝,每周一插上国旗,孩子们唱着国歌,庄重地向国旗敬礼。这最简朴的升旗仪式,成了大山里文明的高地、精神的寄托。此事被媒体报道后,众多爱心人士纷纷献上爱心。2010年,深圳一家企业捐资9万元,在山下建起新校舍:一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图书室。孩子们因此缩短了每天一两个小时的上学路。
王氏父子紧挨着校舍搭了个棚子,作为“厨房”和“餐厅”,每天中午给孩子们热从家里带来的饭菜。虽然冷风嗖嗖地往里钻,孩子们只能跺着脚一边烤火一边吃饭,但总算解决了吃饭的场地问题。
“2013年上半年还有21个学生,下半年8个学生转到山下的中心学校读书。”据王化安介绍,学校里大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的孩子腿脚不便,有的患病无钱医治,有的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但孩子们都坚持上学,他们的顽强、乐观感动了许多人。
“我们的棉衣是赵阿姨送的!”孩子们口中的赵阿姨叫赵艳,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已经是第三次给孩子捐赠物品了。“我说你自己治病要花钱,你的物品我们不能收,可她认为孩子们是她的精神支柱,否则就不能安心治病。”王化安说,太多的感动,常常令人不忍拒绝。孩子们的文具、图书室里满满的书都是爱心人士送来的。“好心人真多!”王化安也被爱心人士的善举所感动,“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来上学,我就要坚持下去!”
跋山涉水,搜寻新年心愿
在大山上走了一个多小时后,记者费晓勤到达位于山顶的孙耀澧家。孙耀澧今年6岁,在姚峰界小学读一年级,父母在浙江打工。孙耀澧的家是全校13个学生中最远的,每天要走40分钟的山路去上学。
“这里的孩子放学后的生活很单调。没有课外书读,没有电视看,没有小伙伴玩,很早就睡了。”王化安说。
学校里只有三张床。王化安坚持要将最好的床让出来给客人睡。王氏父子挤一张床,王化安的母亲和一名女记者挤一张床。记者周大军则在教室里将几张课桌一拼,裹着学校获捐的棉絮,在瑟瑟寒风中过了一夜。
次日清晨,费晓勤跟着孙耀澧走了一回上学路。山路蜿蜒曲折,军人出身的他走得气喘吁吁,而山里的孩子却像兔子般灵活。
学校原则上是9点上课,但由于山区条件所限,学生迟到是难免的。每个孩子都主动从书包里掏出家庭作业给王化安检查。作业检查完后,他们就在操场上边玩耍边等没来的同学。女生没有其它游戏可玩,也没有人教她们画画唱歌,便跟着男生一起踢足球……王化安只会教语文、数学和品德3门课,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不了。偶尔有志愿者来了,孩子们才有机会体验山外的世界。
10点01分,学生到齐,一天的教学终于开始。
学校共有三个年级: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所有年级都集中在一间教室,是典型的“复式班”。黑板板书分成三块,右边幼儿园的孩子学“加减法”,中间一年级的学“拼音”,左边二年级的学“生词”。王化安尽力给每个学生讲解、释疑、检查课堂练习……一年级的陈鑫是班上的“调皮鬼”,记者跟小朋友聊天时,他总要插上几句;一旦上起课来,他却立马变了个样儿,一副专心致志的模样。
当天,在一一询问了孩子们的新年心愿后,记者一行回到长沙,为孩子们购置新年礼物,准备联欢节目,进行送课准备。
齐心协力,见证温暖幸福
王颖异是湖南教育新闻网的编辑。听说13个孩子都许了新年心愿,她主动拉着男友去为孩子们购置礼物。对照着心愿清单,俩人一直忙活到晚上10点半才将礼物购置完毕——两盒蛋糕、一个奥特曼玩具、四个变形金刚、两套芭比娃娃……
“地址!电话!我寄点过去!”腾讯微博网络名人“秦婷婷”在微博上看到相关报道后,立刻通过私信联系记者,她也要为孩子们捐献爱心。《小学生导刊》编辑李菁欣然应允为孩子们讲故事;湖南教育报刊社财务部的女同事湿润着眼眶跑来,塞上几个大书包,装满了文具和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