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光电领域里的一支尖兵

 
在我国蓬勃兴旺的光电领域里,驰骋着这样一支队伍: 他们团结合作,攻无不克;他们传承辟新,频传佳音;他们志存高远,世人称赞。 这支队伍长期从事空间光电技术研究,刻苦攻关高速空间激光通信、光电检测等前沿课题,努力探索空间信息网络的层层奥秘。 这支队伍近五年完成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30多项,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奖励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申报发明专利40多项,出版著作10余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 这支队伍正在承研国家“863”、“921”、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重点课题20多项,为我国空间信息安全、光电技术发展努力拼搏。 这支队伍由52名教师组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教授、博士为骨干,平均年龄37岁,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这就是由姜会林教授带领的团队——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披坚执锐 身先士卒 姜会林,1945年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1969年,他从长春光机学院精密仪器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师从薛鸣球院士和王大珩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春理工大学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武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先后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被中央组织部授予“中央直接联系与管理的高级专家”,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 他长期从事光学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光学系统设计、光学CAD技术、医用光学仪器、光电仿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激光通信技术等领域卓有建树。承担过多门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培养30多名硕士生和30多名博士生(包括1名台湾学者)。现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2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十一五”计划、国防科工委“十一五”计划、吉林省“双十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在国庆50周年阅兵项目中荣立三等功。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已被国际四大检索系统收录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9项。 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衍生二级光谱理论”,并提出了“用普通玻璃校正二级光谱”的设计方法,根据这些理论与方法设计的“侦察卫星相机光学系统”,二级光谱象差为零,该成果被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评价为“近年来中国光学设计主要进展”之一,比英国著名专家设计的结构更为简单,质量更好。 1998年,长春理工大学建校40周年校庆任校长时,与王大珩院士亲切交谈 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光学系统经济公差的理论”,并编制了优化计算程序,其论文被收入《里程碑丛书》,由美国SPIE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列为最新一个“里程碑”的成果。 他提出了“光学系统总体性能及经济效益评价理论与计算方法”,为光学总体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优化方法。该项成果得到了王大珩、薛鸣球、王之江、母国光、庄松林等院士和许多光学专家的充分肯定。 他完成了“中国光学镜头数据库”、“xx光电系统数据库及数字仿真”和“xx光电系统总体优化技术”等课题的研究。 他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二维电视腹腔镜显示系统”,并突破了“三维医用内窥镜”关键技术,研制出整机在医院使用,促进了微创伤手术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研制成医用三维内窥镜的国家之一。 他高质量地完成了“863”重点攻关课题——“三维遥感测量用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研究,打破了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成果。 他还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日现代企业制度与组织管理比较研究”,通过与日本大学、长春一汽开展合作研究,为我国企业改制提出了重要建议。 …… 在姜会林的带领下,2002年长春理工大学承担了国家863重点课题,组建了空间激光通信课题组。2006年根据课题进展和学校学科建设需要,成立了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从此,他们犹如一颗蕴涵着巨大能量的恒星,在空间光电领域不停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群英荟萃 立志报国 光电子技术是以激光、红外、光纤等现代光电子器件为基础,由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结合形成的新兴科技领域,它集中和发展了光学和电子学固有的技术优势,形成了许多崭新的功能和良好的技术性能,在国民经济、国防、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潜力,成为新技术革命时代和信息时代的重要技术支柱。美国《时代》杂志曾经预测,21世